本文点评人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周百鸣、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朱能
1.没有采用以往的专题式组题形式,使试卷的命题视野更加开阔,主干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广。如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世界大战与科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二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成果、新中国成立、工业文明、明治维新、世界经济大危机、两极格局、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知识点。此外,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如第12题。
2.试题富有情境性特点,历史材料丰富多样。如运用了学者观点、报纸评论、社会生活场景、历史图片、大事年表等材料为题干,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提炼、分析、综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3.试题以典型事例入题,注重对历史时段特征的考查,如第13至23题。加强考查了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政治与生活、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能力,突出“整体史观”,如第13、15、20、21、37题等。非选择题在难易梯度和考查目标上有鲜明的层次感,如第37题。
4.隐性体现热点问题,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如第39题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史实来考查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认识。
5.试题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如第16、17、18、39题。尊重、理解并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如第14、19、20、37题。辩证认识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如第 15、20题。认识制度文明进程,提升民主意识。如第16、18、37题。历史试题的整体设计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